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资讯 > 正文

关于底线规矩的诗句_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出自哪里

本文目录一览

吕氏春秋名句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吕氏春秋·纪·季夏纪》
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论·慎行论》
人以自是,反以相诽。——《吕氏春秋·览·慎大览》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天之道也。——《吕氏春秋·论·似顺论》
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吕氏春秋·纪·孟春纪》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纪·孟夏纪》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吕氏春秋·览·有始览》
言之易,行之难——《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类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吕氏春秋·览·恃君览》
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以绳墨取木,则宫室不成矣。——《吕氏春秋·览·离俗览》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览·慎大览》
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吕氏春秋·纪·孟春纪》
见乐则淫侈,见忧则诤治,此人之道也。——《吕氏春秋·论·似顺论》
唯通乎性命之情,而仁义之术自行矣。——《吕氏春秋·论·似顺论》
按其实而审其名,以求其情;听其言而察其类,无使方悖。——《吕氏春秋·览·审分览》
君子反道以修德;正德以出乐;和乐以成顺。——《吕氏春秋·纪·季夏纪》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吕氏春秋·论·慎行论》
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吕氏春秋·览·审分览》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达乎死生之分。则利害存亡弗能惑矣。——《吕氏春秋·览·恃君览》
力贵突,智贵卒。得之同则速为上,胜之同则湿为下。——《吕氏春秋·论·开春论》
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吕氏春秋·览·审分览》
死殃残亡,非自至也,惑召之也。——《吕氏春秋·纪·孟春纪》
国之兴也,天遗之贤人与极言之士;国之亡也,天遗之乱人与善谀之士。——《吕氏春秋·览·先识览》
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吕氏春秋·论·开春论》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纪·季春纪》
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吕氏春秋·纪·季冬纪》
知之盛者,莫大於成身,成身莫大於学。——《吕氏春秋·纪·孟夏纪》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纪·仲春纪》
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吕氏春秋·论·似顺论》
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吕氏春秋·纪·孟秋纪》
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吕氏春秋·览·有始览》
执一者至贵也,至贵者无敌。——《吕氏春秋·览·离俗览》
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适。——《吕氏春秋·览·离俗览》
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吕氏春秋·纪·季春纪》

《孟子离娄上》内容

共二十八章

(一)孟子曰:“离娄之明①,公输子之巧②,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③,不以六律④,不能正五音⑤;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⑥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⑦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的眼力,公输子那样的巧技,不靠圆规和曲尺,也画不出(标准的)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那样的听力,不靠六律,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之道,不行仁政,不能使天下太平。如果有了仁爱之心和仁爱的名声,百姓却没有受到他的恩泽,不能被后世效法,是因为他没有实行先王之道。所以说,光有善心不足以搞好政治,光有好的法度不会自动实行。《诗经》上说:‘不犯错误,不要遗忘,完全遵循旧规章。’遵循先王的法度而犯错误,这是从来没有的事。圣人竭尽了目力,接着用圆规、曲尺、水准器、墨线,来制作方的、圆的、平的、直的东西,这些东西就用不尽了;圣人竭尽了耳力,接着用六律来校正五音,五音就运用无穷了;圣人竭尽了心思,接着又施行仁政,仁德就遍布天下了。所以说,要想显得高,一定要凭借山陵,要想显得低,一定要凭借河泽;执掌国政不凭借先王之道,能说是聪明吗?因此,只有仁人才应该处在高位。不仁的人处在高位,这会使他把邪恶传播给众人。在上的不依照义理度量事物,在下的不用法度约束自己,朝廷不信仰道义,官吏不信仰法度,君子触犯理义,小人触犯刑律,国家还能生存的,只是由于侥幸罢了。所以说,城墙不坚固,军队不够多,不是国家的灾难;土地没有扩大,财富没有积聚,不是国家的祸害。在上的不讲礼义,在下的不学礼义,作恶的百姓日益增多,国家的灭亡就没有几天了。《诗经》上说:‘上天正要颠覆王朝,群臣不要吵吵闹闹。’吵吵闹闹,就是说话放肆随便。侍奉君主不讲义,一举一动不合礼,张口就诋毁先王之道,便是放肆随便。所以说,责求君王施行仁政,这叫恭敬;向君王陈述好的意见,堵塞他的邪念,这叫尊重;认为君王不能行善,这叫坑害君王。”

【注释】①离娄:相传是黄帝时一个视力特别好的人。②公输子:即公输班(或作公输般、公输盘),春秋末年鲁国人,故又称鲁班,是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③师旷:春秋时晋平公的乐师,名旷,相传他的辨音能力特别强。④六律:指十二律中的六个阳律。十二律是古人用十二根律管所定的十二个标准音,分为阴阳两类,阴律又叫六吕,阳律又叫六律。这里的六律代指十二律。⑤五音:中国古代音乐所定的五个音阶,具体名称是:宫、商、角、徵、羽。⑥这两句出自《诗经·大雅·假乐》。⑦这两句出自《诗经·大雅·板》。

(二)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①,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②此之谓也。”

孟子说:“圆规、曲尺,是方和圆的最高标准;圣人,是做人的最高典范。想成为好君主,就要尽到做君主的道理;想成为好臣子,就要尽到做臣子的道理。二者都效法尧、舜就行了。不用舜侍奉尧的态度来侍奉君主,就是不敬重他的君主;不用尧治理百姓的方法来治理百姓,就是残害他的百姓。孔子说:‘道路只有两条,仁和不仁罢了。’对百姓残暴太厉害,就会自身被杀、国家灭亡;即使不太厉害,也会自身危险、国家削弱,死后被加上‘幽’、‘厉’这类恶谥,即使他有孝顺的子孙,一百代也无法更改了。《诗经》上说:‘殷朝的借鉴不远,就在前代的夏朝。’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注释】①幽、厉:谥号名。《逸周书·谥法解》说:“动祭乱常曰幽,杀戮无辜曰厉。”②这两句出自《诗经·大雅·荡》。

(三)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孟子说:“夏、商、周三代的得天下,是由于仁;他们失掉天下,是由于不仁。国家衰败、兴盛、生存、灭亡的原因,也是这样。天子不仁,不能保住天下;诸侯不仁,不能保住国家;卿大夫不仁,不能保住宗庙;士人和百姓不仁,不能保住自身。如果害怕死亡,却又乐意干不仁的事,这就像害怕喝醉却硬要多喝酒一样。”

(四)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①”

孟子说:“爱别人,别人不来亲近,就要反问自己仁的程度;治理别人却治理不好,就要反问自己智的程度;礼貌待人,别人却不理睬,就要反问自己恭敬的程度。行为有得不到预期效果的,都要反过来求问自己。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就会来归附他。《诗经》上说:‘永远配合天命,自己求来众多的幸福。’”

【注释】①这两句出自《诗经·大雅·文王》。

(五)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说:“人们有句常说的话,都这么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自身。”

(六)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孟子说:“搞好政治不难,不得罪贤明的卿大夫就行了。他们所爱慕的,全国都会爱慕;全国所爱慕的,天下都会爱慕;因而德教就会浩浩荡荡充溢于天下了。”

(七)孟子说:“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即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吴①。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裸将于京。’②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③”

孟子说:“天下有道时,道德低的受道德高的役使,才智少的受才智多的役使;天下无道时,力量小的受力量大的役使,势力弱的受势力强的役使。这两种情况,符合天理。顺从天理的生存,违逆天理的灭亡。齐景公说过:‘我既不能命令别人,又不愿听别人命令,这就同别人断绝了关系。’景公不得已哭着把女儿嫁到吴国去。现在,小国效法大国,却又耻于接受大国命令,这就好比学生耻于接受老师的命令一样。如果真的感到羞耻,那就不如效法文王。效法文王,大国不出五年,小国不出七年,一定能在天下掌权。《诗经》上说:‘商朝子子孙孙,不下十万余人。上帝既有命令,都向周朝归顺。都向周朝归顺,就因天命没有定论。殷朝的臣子,不论是漂亮的聪明的,都行裸献之礼,助祭在周王京城。’孔子说:‘仁的力量,不在于人多。国君爱好仁德,就能天下无敌。’如果想无敌于天下而又不凭借仁,这就像热得受不了而又不肯洗澡一样。《诗经》上说:‘谁能热得受不了,不去洗个澡?’”

【注释】①事见《说苑·权谋》记载。齐景公惧怕吴王阖庐伐齐,不得已把女儿嫁给阖庐。送别女儿时,哭着说:“余死不汝见矣”,又说:“余有齐国之固,不能以令诸侯,又不能听,是生乱也。寡人闻之,不能令,则莫若从。”②这八句出自《诗经·大雅·文王》。裸(guàn),宗庙祭祀的一种仪式,把郁鬯(chàng)酒浇在地上以迎接鬼神。将,助。③这两句出自《诗经·大雅·柔桑》。

(八)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葘,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说:“不仁的人还能同他讲什么吗?他们面临危险还自以为安全,灾祸临头还自以为得利,把导致亡国败家的事当作快乐。不仁的人如果还能同他谈什么,哪还会有亡国败家的事呢?从前有个孩子唱道:‘沧浪的水碧清哟,可以洗我的帽带;沧浪的水浑浊哟,可以洗我的脚。’孔子说:‘弟子们听着!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了。这是由水自己招来的。’一个人必然是自己招致侮辱,人家才来侮辱他;一个家必然是自己招致毁败,人家才来毁败它;一个国必然是自己招致讨伐,别人才来讨伐它。《太甲》上说:‘上天降灾,还可以躲;自己作孽,别想再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九)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①此之谓也。”

孟子说:“桀和纣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人民归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所以,替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替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们就会替他把人民赶来。哪怕他不想称王天下,也不可能了。现在想称王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年的病要找存放多年的艾来治。如果平时不积存,那就终身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在仁上,必将终身忧愁受辱,以至子死亡。《诗经》上说:‘那怎能把事办好,只有一块儿淹死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注释】①这两句出自《诗经·大雅·柔桑》。

(十)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说:“自己戕害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什么话说;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为。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最安全的住所,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

(十一)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道路就在眼前,却向远处去寻找;事情本来容易,却找难的去做:只要人人爱父母、敬长辈,天下就会太平。”

(十二)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说:“身居下位而又不被上司信任,是不可能治理好百姓的。要取得上司信任有办法:如果不被朋友信任,也就不会得到上司信任了。要被朋友信任有办法:如果侍奉父母得不到父母欢心,也就不会被朋友信任了。要父母欢心有办法:如果反省自己不诚心诚意,也就得不到父母欢心了。要使自己诚心诚意有办法:如果不明白什么是善行,也就不会使自己诚心诚意了。所以,诚是天然的道理,追求诚是做人的道理。极端诚心而不能使人感动,是从不会有的事;不诚心是没有谁会被感动的。”

(十三)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①,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②。’太公辟纣③,居东海之滨④,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孟子曰:“伯夷躲避纣王,隐居在北海边,听说文王兴盛起来了,高兴地说:‘何不去投奔西伯呢!我听说西伯善于奉养老人。’太公躲避纣王,隐居在东海边,听说文王兴盛起来了,高兴地说:‘何不去投奔西伯呢!我听说西伯善于奉养老人。’这两位老人,是天下最有声望的老人,(他们)投奔了西伯,这就使天下做父亲的都去投奔西伯了。天下做父亲的都投奔了西伯,他们的儿子还能往哪里去呢?诸侯中如果有施行文王那样的仁政的,不出七年,一定能在天下执掌政权。”

【注释】①北海之滨:其地在今濒临渤海的河北昌黎一带。②西伯:即周文王。③太公:即姜太公,因祖先曾封于吕地,故又姓吕,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曾辅佐文王、武王灭商建立周朝。④东海之滨:其地在今山东莒县东部。

(十四)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①,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孟子说:“冉求当了季氏的家臣,不能改变季氏的德行,征收田赋反而比过去增加一倍。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弟子们,你们可以擂起鼓来声讨他!’由此看来,君主不施行仁政,反而去帮他聚敛财富的人,都是孔子所鄙弃的,更何况为他卖命打仗的人呢?为争夺一块地方打仗而杀人遍野,为争夺一座城池打仗而杀人满城,这就叫作领着土地来吃人肉,罪恶之大,将他处死都嫌不够的。所以善于打仗的人该受最重的刑罚,唆使诸侯拉帮结伙打仗的人,该受次一等的刑罚,强令百姓垦荒耕种的人该受再次一等的刑罚。”

【注释】①求也为季氏宰:求,冉求,孔子弟子。季氏,指季康子,鲁国卿。

(十五)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孟子说:“观察一个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观察他的眼睛。眼睛掩藏不了他(内心)的邪恶。心胸正直,眼睛就明亮;心胸不正,眼睛就浊暗。听他说话,同时观察他的眼睛,这个人的善恶还能隐藏到哪里去呢?”

(十六)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孟子说:“恭敬的人不欺侮别人,节俭的人不掠夺别人。欺侮人、掠夺人的君主,唯恐别人不顺从,怎么能做到恭敬和节俭?恭敬和节俭难道可以靠声音笑貌强装出来的吗?”

(十七)淳于髡曰①:“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淳于髡说:“男女之间不能亲手递接东西,是礼法的规定吗?”

孟子曰:“礼也。”

孟子说:“是礼法的规定。”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淳于髡又问:“如果嫂子落水了,那么能用手拉她吗?”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孟子说:“嫂子落水了而不去拉,这就如同豺狼了。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法的规定;嫂子落水而用手去拉,这是对礼法的变通。”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淳于髡说:“现在,天下的人都掉落水中了,您不去救,为什么呢?”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孟子说:“天下的人都落水了,要用王道去救;嫂子落水了,要用手去救。你难道想用手去救天下的人吗?”

【注释】①淳于髡(kūn):姓淳于,名髡,战国时齐国有名的辩士,曾在齐威王、齐宣王时做官。

(十八)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公孙丑说:“君子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呢?”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孟子说:“因为情理上行不通。(父亲)教育(儿子)必然要用正确的道理;用正确的道理行不通,接着便会动怒。一动怒,就反而伤了感情了。(儿子会说:)‘你用正确的道理教育我,而你自己的做法就不正确。’这样,父子之间就伤了感情。父子之间伤了感情,就坏事了。古时候相互交换儿子进行教育,父子之间不求全责备。相互求全责备,会使父子关系疏远,父子疏远,那就没有比这更不幸的了。”

(十九)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①,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晳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说:“哪一种侍奉最重要?侍奉父母最重要;哪一种守护最重要?守护自身(的善性)最重要。不丧失自身(善性)而能侍奉好父母的,我听说过;丧失了自身(善性)而能侍奉好父母的,我从来没听说过。哪个长者不该侍奉?但侍奉父母才是侍奉的根本;哪种好品德不该守护?但守护自身(的善性)是守护的根本。曾子奉养他的父亲曾晳,每餐必定有酒肉。撤除食物时,必定要请示(剩下的酒肉)给谁;父亲问有没有剩余,必定说‘有’。曾晳死后,曾元奉养他的父亲曾子,每餐也必定有酒肉。撤除时,不请示剩余的给谁;父亲问有没有剩余,就回答说‘没有了’,准备拿吃剩的下顿再进奉给父亲。这叫作对父母的口体奉养。像曾子那样,就可以称为对父母心意的奉养了。侍奉父母能像曾子那样就可以了。”

【注释】①曾子:即曾参,春秋时鲁国人,与他的父亲曾晳同为孔子的弟子。

(二十)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①,政不足间也。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孟子说:“那些在位的小人,不值得去指责,他们的政事不值得去非议。只有大仁大德的人才能纠正君主思想上的错误。君主仁,没有谁不仁;君主义,没有谁不义;君主正,没有谁不正。一旦使君主端正了,国家就安定了。”

【注释】①适:同“谪”,谴责,指责。

(二十一)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孟子说:“有料想不到的赞誉,有吹毛求疵的毁谤。”

(二十二)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孟子说:“一个人说话随随便便,那就不值得责备他了。”

(二十三)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二十四)乐正子从于子敖之齐。

乐正子跟随王子敖来到齐国。

乐正子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

乐正子去见孟子。孟子说:“你也来看我吗?”

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乐正子说:“先生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呢?”

曰:“子来几日矣?”

孟子问:“你来了几天了?”

曰:“昔者。”

乐正子说:“前些日子。”

曰:“昔者,则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

孟子说:“前些日子就来了,那么我说这话不也是应该的吗?”

曰:“舍馆未定。”

乐正子说:“(因为)住所没有定下来。”

曰:“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

孟子说:“你听说过,(非要)住所定下来了,才去求见长辈的吗?”

曰:“克有罪。”

乐正子说:“我有过错。”

(二十五)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哺啜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哺啜也。”

孟子对乐正子说:“你跟着王子敖来,只是为了混饭吃罢了。我没有想到,你学习古人的道理,竟是用它来混饭吃。”

(二十六)孟子曰:“不孝有三①,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②,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说:“不孝的事有三件,其中没有子孙后代是最大的不孝。舜没有禀告父母就娶妻,就因为怕没有后代,所以君子认为他如同禀告了一样。”

【注释】①不孝有三:据赵歧注,不孝的三件事是:一、对父母的过错“阿意曲从”,使父母陷入“不义”;二、家境贫困,父母年老,却不愿当官求俸禄以供养父母;三、不娶妻子,没有儿子,断绝了后代。②舜不告而娶:传说舜的父亲凶狠愚蠢,舜如果告诉他娶妻的事,肯定得不到他同意。不禀告不合礼,没有后代又是最大的不孝,两相权衡,只好“不告而娶”。

(二十七)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①;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孟子说:“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顺从兄长;智的实质是明白这两方面的道理而不背离;礼的实质是在这两方面不失礼节、态度恭敬;乐的实质是乐于做这两方面的事,快乐就产生了;一产生就抑制不住,抑制不住,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

【注释】①“乐之实”三句:前一“乐”,读yuè,后二“乐”,读lè。

(二十八)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①,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孟子说:“天下的人都很高兴地要来归附自己,把这种情景看得如同草芥的,只有舜是这样。不能得到父母的欢心,不可以做人;不能顺从父母的心意,不能做儿子。舜竭尽全力按侍奉父母的道理去做,终于使他的父亲瞽瞍高兴了;瞽瞍高兴了,天下的人由此受到感化;瞽瞍高兴了,天下父子之间应有的关系就确定了。这叫作大孝。”

【注释】①瞽瞍(gǔ sǒu):舜的父亲,其事可参《万章上》二、四章。厎(zhí):致。豫:乐。

关于按规矩办事的诗句

1.关于“做事要合理、守规矩”的诗词有哪些 关于底线规矩的诗句_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出自哪里-第1张-游戏资讯-丘大网

1. 《诗经?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2. 《诗经?卫风?氓》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3. 《警世贤文》 有田不耕仓禀虚 有书不读子孙愚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

少壮不经勤学苦 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到经过才知难 。

板橙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智慧源于勤奋 伟大出自平凡 。

4. 《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5. 《题弟侄书堂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2.有关规矩的诗句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2.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唐·白居易

3.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韩非子·有度》

4.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 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张居正

5.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则圆,则 必规矩。——吕不韦 《吕氏春秋》

6.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孟子·尽心下》

— 孟子

7.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版法》

8.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 ,则已矣。 ——《韩非子·八说》

9.言无二贵,法无两适。——《韩非子·问 辩》

10.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管子》

11.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韩非子

3.描写"规矩"的诗句有哪些

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离骚》先秦:屈原

原文节选: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译文:

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2、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九辩》先秦:宋玉

原文节选:

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恐时世之不固。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

独耿介而不随兮,原慕先圣之遗教。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译文:

暗自赞美申包胥的大志气,又担心时世不相同。为何时代风俗偷奸取巧,破坏了规矩妄自改凿孔。

要独自耿直光明不随波逐流,仰慕先圣遵从德教老传统。在混浊的世界身处高位,不是我心希望的光荣。

3、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运命论》魏晋:李康

原文节选:

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

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

译文:

即使是仲尼这样道德最高尚的人,即使是颜回,冉有这样的大贤,以礼法为准绳大力推行文德,在洙水泗水之间和颜悦色地教学,也不能阻止浮薄风气的产生。

孟轲孙卿,那样效法颜回冉有和仰慕至圣孔子,从容奉行正道,也不能在末世发挥应有的维系作用。天下终于发展到大道沉溺的地步,而无法再加以援救。

4、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哀时命》先秦:庄忌

原文节选:

块独守此曲隅兮,然欿切而永叹。愁修夜而宛转兮,气涫沸其若波。

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骋骐骥于中庭兮,焉能极夫远道?

译文:

我孑然独处深山沟啊,心中悲切长叹声声。愁苦啊,长夜难眠愁思宛转啊,心潮起伏就像那水沸浪涌。

手握刻刀而不能雕镂啊,手拿规尺而无处使用。千里骏马在庭院里奔驰啊,又怎能把万里行程跑完?

5、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抛弃圆规和角尺——《胠箧》先秦:庄周

原文节选:

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

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译文:

毁坏钩弧和墨线,抛弃圆规和角尺,弄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方才能保有他们原本的智巧。因此说:“最大的智巧就好像是笨拙一样。”

削除曾参、史鰌的忠孝,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摒弃仁义,天下人的德行方才能混同而齐一。

4.关于规矩的诗句

我倒~~怎么感觉你这题目是出着玩的啊??要古诗、也不说要什么样的。。是古诗就行是吧?嘻嘻、、我教你首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呵呵、、开玩笑的啦。。。

词行不?我有几首很喜欢的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醉花荫》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有首诗也蛮有意境的耶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L的、、《无题》不就是古诗?!你不认诗啊??

5.关于“规矩”的古诗有哪些

1.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屈原《离骚》

释义: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2. 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离骚《九辩》

释义:为何时代风俗偷奸取巧,破坏了规矩妄自改凿孔。

3. 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李康《命运论》

释义:即使是仲尼这样道德最高尚的人,即使是颜回,冉有这样的大贤,以礼法为准绳大力推行文德,在洙水、泗水之间和颜悦色地教学,也不能阻止浮薄风气的产生;孟轲、孙卿,那样效法颜、回冉有和仰慕至圣孔子,从容奉行正道,也不能在末世发挥应有的维系作用。天下终于发展到大道沉溺的地步,而无法再加以援救。

4. 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张忌《衰时命》

释义:手握刻刀而不能雕镂啊,手拿规尺而无处使用。

5. 灭规矩而不用兮,背绳墨之正方。——东方朔《七谏》

释义:他们废先王之法而不用,一味贪求私利背离公正。

6. 固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错。——东方朔《七谏》

释义:抛弃彭咸以伏节死直为乐的高贵品德,废除了巧倕用以规矩曲直的绳墨。

7. 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柳宗元《梓人传》

释义:这就象梓人不懂得绳墨可正曲直,规矩可画方圆,寻引可量短长,暂且夺取工匠们的斧子刀锯来帮助他们发挥技艺,却又不能完成他们的工作,以至于事情失败,使用了(他们)却没有成功一样。这不也是错误的吗?

8. 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柳宗元《梓人传》

释义:我说:不是这样!因为绳子、墨汁、圆规和尺的测量都很明确,高的地方不能随意变低,狭小的不能随意扩大。

9. 俗迁渝而事化兮,泯规矩之圜方。——张衡《思玄赋》

释义:恭敬谨慎顺应礼法啊,遵循法度规矩而不失误。

10.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韩愈《符读书城南》

释义:木工制造车轮和木箱面前,木板就是规矩。

6.关于“规矩”的诗词有哪些

关于“规矩”的诗词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2.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白居易

3.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韩非子

4.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张居正

5.以戒为基,止观相踵。大矩崇规,链金烹矿。——黄庭坚

6.古器合尺度,法物应矩规。——苏洵

7.恒言但桑稼,怪志无鹏鹍。规圆而矩方,往往万巧攒。——陈傅良

8.今朝岁一周,岐嶷傲娥羲。丛珍试初步,动觉应矩规。——陈著

9.天生蒸民,曷其有识。维圣摩励,规闲矩饬。——洪遵

10.平常是道,不涉平常。颠来倒去,规圆矩方。——释大方

11.爻象乾连坤断,形器规圆矩。闹市相逢聊举似,东家杓短西家长。——释正觉

12.肃将王事,集此扬土。凡我同盟,既文既武。郁郁桓桓,有规有矩。——繁钦

13.鲁史标嘉瑞,周诗颂太平。屡游灵畴地,数立纪年名。矩步规行迹,含仁抱义情。盛时期在囿,五纬想储精。——丁谓

14.八列方隅位,四周分至时。画疆兴庶务,地矩囿天规。——方回

15.明肃惟母,实勤养抚。有臣有虎,有离有附。请王禄产,请庙考祖。古人有作,规吕矩武。——石介

7.关于规则的诗句

我倒~~怎么感觉你这题目是出着玩的啊??要古诗、也不说要什么样的。。是古诗就行是吧?嘻嘻、、我教你首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呵呵、、开玩笑的啦。。。

词行不?我有几首很喜欢的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醉花荫》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有首诗也蛮有意境的耶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L的、、《无题》不就是古诗?!你不认诗啊??

8.关于诗句的规矩

讲究135不论;246分清。。

即诗的第2、4、6字必须讲究,1、3、5字要求相对不严。

律诗:属于近体诗。由于格律严格,所以才称为律诗。

平仄上,律诗很严格。每句每字都讲究。但是,一般归结为这样一个规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二四六平仄一定要讲究。平仄主要有四种格式。但有规律。根据粘与连,就可以推出。方便记忆。平仄中有拗与就。有本句自救,有对句救。还要注意的是,平仄中,一定不可以出现“孤平”。

压韵上,律诗中,双句压韵。并且是要压平声韵。首句可压也可不压。在压韵上,人们常常参照“声韵启蒙律”。那是很有用的东西。如其起篇就是: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均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署殿,天上广寒宫。……背了这个,对作诗真的很有用的。古人就是人人都背的。并且,一诗中,不可换韵。

对仗上,首尾联可不对。但中间四联尾定要对。且,律诗中,对仗真的很严格。要严格遵守对仗规则。并且,不可以出现重复的字。

吕氏春秋经典名句

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纪·季春纪》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吕氏春秋·览·有始览》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言之易,行之难——《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纪·孟夏纪》

人以自是,反以相诽。——《吕氏春秋·览·慎大览》

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吕氏春秋·览·审分览》

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见乐则淫侈,见忧则诤治,此人之道也。——《吕氏春秋·论·似顺论》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吕氏春秋·纪·季春纪》

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吕氏春秋·纪·孟春纪》

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吕氏春秋·纪·季冬纪》

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论·慎行论》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览·慎大览》

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吕氏春秋·览·有始览》

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吕氏春秋·纪·季春纪》

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败莫大于不自知。——《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类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吕氏春秋·览·恃君览》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吕氏春秋·论·慎行论》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言极则怒,怒则说者危。——《吕氏春秋·论·贵直论》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吕氏春秋·纪·季夏纪》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天之道也。——《吕氏春秋·论·似顺论》

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吕氏春秋·论·似顺论》

执一者至贵也,至贵者无敌。——《吕氏春秋·览·离俗览》

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适。——《吕氏春秋·览·离俗览》

关于要守规矩的诗句

1.关于“做事要合理、守规矩”的诗词有哪些

1. 《诗经?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2. 《诗经?卫风?氓》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3. 《警世贤文》 有田不耕仓禀虚 有书不读子孙愚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

少壮不经勤学苦 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到经过才知难 。

板橙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智慧源于勤奋 伟大出自平凡 。

4. 《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5. 《题弟侄书堂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2.有关规矩的诗句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2.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唐·白居易

3.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韩非子·有度》

4.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 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张居正

5.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则圆,则 必规矩。——吕不韦 《吕氏春秋》

6.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孟子·尽心下》

— 孟子

7.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版法》

8.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 ,则已矣。 ——《韩非子·八说》

9.言无二贵,法无两适。——《韩非子·问 辩》

10.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管子》

11.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韩非子

3.关于“规矩”的诗词有哪些

关于“规矩”的诗词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2.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白居易

3.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韩非子

4.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张居正

5.以戒为基,止观相踵。大矩崇规,链金烹矿。——黄庭坚

6.古器合尺度,法物应矩规。——苏洵

7.恒言但桑稼,怪志无鹏鹍。规圆而矩方,往往万巧攒。——陈傅良

8.今朝岁一周,岐嶷傲娥羲。丛珍试初步,动觉应矩规。——陈著

9.天生蒸民,曷其有识。维圣摩励,规闲矩饬。——洪遵

10.平常是道,不涉平常。颠来倒去,规圆矩方。——释大方

11.爻象乾连坤断,形器规圆矩。闹市相逢聊举似,东家杓短西家长。——释正觉

12.肃将王事,集此扬土。凡我同盟,既文既武。郁郁桓桓,有规有矩。——繁钦

13.鲁史标嘉瑞,周诗颂太平。屡游灵畴地,数立纪年名。矩步规行迹,含仁抱义情。盛时期在囿,五纬想储精。——丁谓

14.八列方隅位,四周分至时。画疆兴庶务,地矩囿天规。——方回

15.明肃惟母,实勤养抚。有臣有虎,有离有附。请王禄产,请庙考祖。古人有作,规吕矩武。——石介

4.关于规矩的诗句

我倒~~怎么感觉你这题目是出着玩的啊??要古诗、也不说要什么样的。。是古诗就行是吧?嘻嘻、、我教你首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呵呵、、开玩笑的啦。。。

词行不?我有几首很喜欢的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醉花荫》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有首诗也蛮有意境的耶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L的、、《无题》不就是古诗?!你不认诗啊??

5.关于守规矩、倡廉洁、扬正气的诗句有哪些

1、内惟省以操端兮,求正气之所由。——出自《远游》先秦:屈原

释义:自我反省以坚持操守,寻求天地正气从何而生。

2、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出自《元日·晨鸡两遍报》唐代:方干

释义:暖冬的太阳映照着山上调入人间正气,东风吹着树在跳着舞告别寒冷。

3、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出自《正气歌》宋代:文天祥

释义:天地之间有一股堂堂正气,它赋予万物而变化为各种体形。

4、盲风晦雨凄其夜,起读先生正气歌。——出自《题张苍水集》清代:柳亚子

释义:狂风黑暗凄凉的夜里下雨,在读先生正气歌。

5、岳灵分正气,仙卫借神兵。 ——出自《漫作二首》唐代:韩偓

释义:贺拔岳灵分正气,仙卫国借神兵。

6、正气绕宫楼,皇居信上游——出自《杂曲歌辞。升平乐》唐代:薛能

释义:祥瑞之气围绕着宫殿楼宇,在皇帝的居所我信步游玩赏鉴。

7、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出自《三年为刺史》唐代:白居易

释义:这块石头有千金重,就怕因此伤了清白。

8、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自《石灰吟》明代:于谦

释义: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9、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出自《酌贪泉》魏晋:吴隐之

释义:试使夷齐饮此水,终当不改清廉心。

10、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出自《墨梅》元代:王冕

释义: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6.有关守规矩的名言

你好,

无规矩不成方圆。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身有正气,不言自威。

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

官多一分廉,民增一分福。

劲松立险处,正气显人格。

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

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

莫怨清廉淡滋味,应愁贪婪铁窗泪。

清丝要知廉洁早,莫待进牢愁白头。

反腐莫论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

廉如清风常拂面,贪似毒药蚀灵魂。

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天天洗脸净在其外,日日反省明在内心。

勤政从一言一行做起,廉政从一分一厘拒之。

布勤,无以成就事业;不廉,难以凝聚人心。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勤者不贫,廉者不腐。

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

一心为公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

德如深山幽兰,不言自芳;欲似长堤蝼蚁,无孔不入。

戒贪,贪则无品;戒骄,骄则无知;戒情,情则无进。

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

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

腐败,只能获取片刻的享乐;

清廉,却能换来永久的幸福。

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

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淡泊名利好比清茶一杯静心正身,

务实为民好比功积如山德载千秋。

智者,以别人惨痛的教训警示自己;

愚者,用自己沉重的代价唤醒别人。

为官当自律,甘心清贫,不触“高压线”;

做人须正己,诚信守法,勿打“擦边球”。

纵贪欲如落水,不用吹灰之力,终成灭顶之灾;

保清廉似上山,定需步步用力,方能攀上巅峰。

7.有关守规矩倡廉洁扬正气的诗句或名言

水不流则腐,官不廉则败。

贪使人堕落,廉使人奋进。 松竹梅,岁寒三友,廉正清,为官三要。

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单位有朝气。 廉不言贫,勤不言苦。

反腐倡廉,警钟长鸣。 奢欲贪 俭生廉。

一丝不苟勤于政务,一生为民乐在其中。 世上黄金贵,清廉价更高。

廉洁乃干部之魂,勤政是公仆之本。 为官以廉为先,从政以勤为本。

党风正则人心向,政风正则令畅通,民风正则富思进,家风正则万事兴。 贪婪的欲望使人堕落,廉政的品质使人奋进。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克己奉公。 严是爱,松是害,廉洁从政做表率。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唯公则灵。 清廉则无畏,秉公则无私。

以公为矛,锐不可当;以廉为盾,坚不可催。 做人贵在品,为官重在廉。

廉而洁,一身正气;勤而俭,两袖清风。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官位要缚心。 廉洁自律绷紧弦,拒腐防变勿思贪。

清廉是进步的阶梯,腐败是灭亡的快车。 头顶国徽,对国家负责尽职尽责;肩扛红盾,为人民服务自警自励。

固本清源,反腐倡廉。 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廉其政。

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 名位利禄皆为身外之物,品格事业才是立身之本。

一念之贪,损自德,毁自身,殃及儿女;两袖清风,躬于行,利于民,感召世人。 心正则廉洁,身正则刚直,行正则威严。

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一草一木当晓百姓利益,一言一行勿忘党的宗旨 勿以官小而不廉,勿以事小而不勤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勤政爱民,家家安乐;崇贤尚德,处处祯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功利千秋;两袖清风,勤政为民,名传万古 明道德以固本,重修养以安魂,知廉耻以净心,去贪欲以守节 廉则年如一日,好过;贪则日似一年,难熬。 下要不负人,上要合天理,中要守王法,横竖不攀比。

廉者胸怀磊落,夜不闭户寝自安。 不屈于利称之富有,不屈于名可谓高贵。

廉则民爱,碑自立;贪则民弃,墓自掘。 廉政无小事,粒米牵民心。

清廉者一身正气行天下,腐败者寝食不安寸步难行。 位不在高廉洁自名,权不在大为公则荣。

一生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私心全无;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尚书》 在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清·金兰生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资治通鉴》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格言》 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左传》 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道,诈伪生塞 ——《苟子》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资治通鉴》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唐·魏徵 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

8.关于规矩的古诗

离骚(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僤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揆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原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々。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於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启《九辨》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於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朝吾将济於白水兮,登阆风而緤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於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览相观於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

关于底线规矩的诗句

1.关于底线的诗句有哪些

1. 不可以律己之律律人。——张养浩《牧民忠告》

2.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冯梦龙 《警世通言》

3.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杜甫《江村》

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伶仃洋》

5.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2.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3.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王安石《北陂杏花》

4.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5.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2.关于"底线与原则"的名言

名言如下:

1、战国 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释义:像从前离娄那样精明的眼睛,公输般那样的巧匠,不凭规和矩,是画不成方圆的。

说的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有规矩和行为制度。制度是共同遵守的办事的规程和行为准则。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都可以用简单的的事例加以说明。

2、西汉 刘安《淮南子》: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

释义:工具放置不对,画不出来正确的开头。

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要把“守纪律,讲规矩”当做是一种责任,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并且充分认识到守纪律讲规矩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守纪律讲规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3、三国蜀 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释义: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做。

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坏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4、意大利 但丁: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

人要有自己的处事意志和原则,不能被他人所操控。

5、唐 白居易《画弥勒上生帧记》: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

释义:时时不忘记最初的发心,最终一定能实现其本来的愿望。

坚守自己本心,和最初的信念,才能成就心愿,功德圆满。在迷茫彷徨的时候不忘了来时的路,脚踏实地去做事。

3.关于底线的古诗词有哪些

1、江村

【作者】杜甫 【朝代】唐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2、过零丁洋

【作者】文天祥 【朝代】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朝代】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竹石

【作者】郑板桥 【朝代】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蜂

【作者】罗隐 【朝代】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6、北陂杏花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7、夏日绝句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有关规矩的诗句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2.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唐·白居易

3.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韩非子·有度》

4.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 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张居正

5.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则圆,则 必规矩。——吕不韦 《吕氏春秋》

6.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孟子·尽心下》

— 孟子

7.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版法》

8.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 ,则已矣。 ——《韩非子·八说》

9.言无二贵,法无两适。——《韩非子·问 辩》

10.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管子》

11.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韩非子

5.关于规矩的诗句

我倒~~怎么感觉你这题目是出着玩的啊??要古诗、也不说要什么样的。。是古诗就行是吧?嘻嘻、、我教你首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呵呵、、开玩笑的啦。。。

词行不?我有几首很喜欢的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醉花荫》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有首诗也蛮有意境的耶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L的、、《无题》不就是古诗?!你不认诗啊??

6.关于规矩的诗词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离娄上》】

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则圆,则必规矩。【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

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下》】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离娄上》】

7.关于底线的诗句有哪些

不可以律己之律律人。

——张养浩《牧民忠告》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冯梦龙 《警世通言》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杜甫《江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伶仃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

8.关于“底线”的名句

生活好比橄榄球比赛,原则就是:奋力冲向底线。美国第26任总统 西·罗斯福 《紧张的生活·美国青年》

1.我们要维护一条道德的底线,那条底线,是对生命的尊重,一个社会是有规则的,不是随性而为,不是暴力、滥交、背叛、屠戮!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记者 柴静

2.小时候把一次吃上个包子当作人生理想时,我很幸福;当月收入超过5000之后,我仍然感觉不到快乐。当事业爱情家庭金钱什么都不缺时,人们经常还缺一样东西饥饿感。保有底线的欲望是幸福的。中国现代作家 张爱玲

3.博客属于大家,也包括与我们观点不一致的人,包括漫骂和人身攻击的人,如果这样的评论让你看上去不舒服,那这是我们为了表达自由必须付出的代价——但我的底线是不要猥亵。它会贬低人作为人应有的尊严。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记者 柴静

4.记者是一个普通的人,人都容易犯错误,能够自知无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思考,同时接受思想市场的检验,才能尽可能地避免错误。所以感谢批评者,哪怕是过激的批评。希望不要因为对我个人的善意,演变成对批评者无底线的攻击。 关于底线的名言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记者 柴静 《一点声明》

5.友情之美乃是人的灵魂之美,而灵魂之美必需时间的磨练,必需生活的考验。所以,是不是朋友是很难说的:我们很多时候了解的不够深,不知道对方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是什么,不知道对方生活中最重要的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是什么,不知道对方的品性、个性到底是什么。复旦大学教师 陈果

这些都是一个自称是娱乐策划人的杜撰,这世界上总有一些根本不认识我的人假装比我家洗手间的抽水马桶更了解我。只要一个人没底线,就可以随意编新闻,发通告。如何辨别真假新闻只有一个秘诀,这些杜撰者除了害人以为,还必须要利己,他们必须把自己的名字安放在这些自己编造的新闻里,顺便可以博些眼球。

幸福在哪里暂且不说,痛苦却是随时可以感受得到。这个社会的底线正不断地被突破,奶粉中可以有三聚氰胺;蔬菜中可以有伤人的农药;仅仅因为自己不舒服便可以夺走与自己无关人的性命;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别人,便只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理想,是一个被嘲笑的词汇。这样的情形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随处可见。没有办法,缺乏信仰的人,在一个缺乏信仰的社会里,便无所畏惧,便不会约束自己,就会忘记千百年来先人的古训,就会为了利益,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地狱。有人说,我们要守住底线。但早就没了底线,或者说底线被随意地一次又一次突破,又谈何守住底线?可守的底线在哪里?一天下午,我和身后的车辆正常地行驶在车道上,突然间,一辆豪华车逆行而来,鸣笛要我们让路,可是正常行驶的我们无路可躲,于是,感觉被怠慢的那个车主,在车过我们身边时,摇下车窗痛骂一番。那一瞬间,我惊呆了:为这辆逆行而来的车和这个充满愤怒的人。车主是一位年轻女子,面容姣好,像是有钱也受过良好教育,然而,这一瞬间,愤怒让她的面容有些扭曲。被指责的同时,我竟然没有一丝的愤怒,倒是有一种巨大的悲凉从心中升起。因为我和她,不得不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而且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可能成为她。我们都无处闪躲。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新闻评论员 白岩松 《幸福在哪里》